匠心·悦动经典直播回顾 | 洪颖教授:早期干预与个性化治疗是儿童角膜病相关青光眼的诊疗关键!

背景介绍
2024年12月26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洪颖教授进行了儿童角膜病相关青光眼治疗的精彩分享。
此次直播分享不仅系统介绍了儿童青光眼的国际新分类标准,还深入探讨了青光眼合并角膜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并通过多个具体病例展示了个性化治疗方案的重要性。
洪教授强调,儿童青光眼的治疗不仅仅是眼科的问题,往往涉及多个系统和学科的合作,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病例,如Peters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青光眼。
点击上方视频 查看精彩回放
青光眼合并角膜病的常见情况

1.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如果患儿眼压未能及时控制,会导致角膜内皮损伤甚至发生角膜内皮病变,这种是青光眼与角膜病常见情况,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2. 非获得性眼部异常
如Peters综合征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导致眼前段发育异常,包括角膜混浊和晶体问题。这些疾病不仅影响眼部结构,还可能伴随全身发育迟缓等问题。
洪教授强调,对于这类患者,多学科合作尤为重要,需综合考虑全身状况进行治疗。
3. 角膜疾病治疗
使用类固醇激素或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能导致眼表损伤和继发性角膜病。此外,其他类型的手术也可能诱发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洪教授提醒,激素的使用需谨慎,尤其是对于儿童患者,过度使用可能增加青光眼的风险。
4. 内眼手术
如角膜移植手术等,可能造成继发性房角关闭,从而引发角膜病与青光眼的合并问题。
儿童青光眼的诊断挑战与方法

1. 诊断难点
婴幼儿眼压测量:婴幼儿的眼压通常低于成人,且在使用麻醉或镇静剂时可能影响眼压测量结果,导致评估结果低于实际值。
角膜病的影响:角膜病的存在可能影响对青光眼特征如Haab线和角膜直径的准确评估,使诊断更加复杂。
视野检查:对于不能配合检查的小婴儿,视野缺损的检测较为困难,通常需待孩子稍大,约八岁左右,才能尝试进行视野检查以辅助诊断。
2. 典型症状
洪教授指出,临床诊断需要根据临床经验,观察典型症状,家长是否有反映孩子常揉眼、啼哭、不高兴等情况,且非持续性畏光等症状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儿童青光眼的治疗难点与方法

1. 治疗难点
疾病特征:
儿童的眼球扩大和解剖变异,导致治疗较为困难。
年龄特点:
●过度愈合:儿童的愈合机制与成人不同,手术后可能出现过度愈合,导致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较低;
●术后护理困难:儿童难以保持静止,可能导致伤口愈合问题;
●主诉不清:儿童无法清晰表达不适,增加了治疗难度。
检查与随访:儿童因年龄特点难以配合,且容易生病,难以按时进行随访。
2.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对于一些轻度病例,可以先尝试药物控制眼压,如β受体阻滞剂、毛果芸香碱、碳酸酐酶抑制剂等,但通常作为临时措施,主要还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一般包括iTrack 微导管引导 360 度小梁切开术、引流阀植入、睫状体激光治疗等微创手术,每个病例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手术方式。
洪教授指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因人而异,需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
(具体治疗方法,可直接查看直播分享中案例详情)
分享总结

洪教授的直播分享全面介绍了儿童青光眼的分类、诊断、治疗难点及儿童角膜病相关青光眼的具体病例分析,突出了多学科合作与综合评估、手术方式的个体化选择,以及术后管理和随访的重要性。
这些观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